本报记者 赵婧男 通讯员 孙明鹏 商铺饭店逐步开放,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企业生产紧锣密鼓……5月11日,宣化区解除全域临时封控管理一周时间,“解封不解防”的宣化,沉浸在一片“烟火气”里。 回顾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宣化区众志成城,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从疫情防控“居家-检测-医疗”全流程的高效执行,到防控物料储备、供应的组织协调,再到“政府预判-信息发布-全员行动”的统筹管理,全区上下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反应,果断出击,科学高效,精准施策,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了隔离点和社会面的“零感染”,将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创造了“开局即决战”的宣化力度、宣化速度和宣化温度,展现出精细化、精准化城市治理水平,交出了防控大考下的宣化善治答卷。 以快治快———打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疫情阻击战 4月30日,宣化区在第一入口落地核酸检测中,发现1例外省市输入阳性人员。一时间,全市拉响了应对突发疫情的警报。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宣化区委、区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第一时间将各方力量统筹调度起来,区防控办和19个专项工作组迅速集中办公,做好疫情的应急处置,确保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阻断,斩断传播链。 迅速启动流调溯源工作,最大限度阻止病毒流布。当晚,流调人员仅用20分钟,将涉及阳性样本的十个被检测人员信息全部查清,并在30分钟内,赶赴几名疑似阳性人员家中。 宣化洋河南镇第二社区的返宣人员乔某,经过核酸、抗原和PCR三轮检测,均显示阳性时,洋河南镇当晚封控。 这一夜,宣化无眠。 以乔某为中心,流调组对与乔某的密接和次密接人员进行排查,经过一夜奋战,排查出100个密接者,102个次密接者;负压救护车随查随运,旋转的蓝色警灯照亮黑夜;涉及封控区域的社区干部立即返岗,连夜组织重点楼道、小区人员的转运,管控;消杀人员身着防护服,背着五十斤重的工具,对乔某所在社区进行第一轮“地毯式”全面消杀…… 次日9时30分,乔某转入到市中医院进行救治。 5月1日上午11点,宣化区实行临时性全域封闭管理,下午2点,启动全民核酸。 下午6点,宣化区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首场新闻发布会。 科学高效———形成 “一竿子插到底”的防疫合力 这是一场对城市组织协调能力的考验。 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文锋电话指挥调度并作出指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晓函,副市长、市公安局长郭铁铮,副市长闫利艳等市领导赶赴宣化区一线指导。4月30日当晚,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向宣化区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指导疫情处置工作。省卫健委、市委市政府连夜派驻工作专家组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下沉一线。 宣化区连夜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 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分析研判、 部署安排,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形成了层层压实、高位推进的态势。 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 宣化区早已形成了完善的流调溯源、 隔离管控、 核酸检测、医疗救治、 区域划分、 物资保供等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方案。 由区疾控中心、 21个乡镇街道、16个机关定点单位组成的137人精英流调队成为主力先锋, 与公安、 市场监管等部门, 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形成了压茬推进, 高效流畅的配合机制; 明确全区442个集中核酸检测采样点位, 各采样点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 建立取管、 消毒、 采样、 封存一整套体系, 对特殊人群,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上门采样, 确保“应检尽检, 不漏一人”; 将人民医院确立为 “黄码医院”,确保封控区、管控区及隔离 (观察) 人员以及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人员及时就医; (下转第二版)